版主
  
- 谷票
- 6526 ¥
- 注册时间
- 2014-6-27
|
8月19日,国家疾控局发布了《关于新冠病毒EG.5变异株相关科普问答》。
; a/ a: n1 C3 z) E% K2 W L
( z9 ]: `8 B* P1 x5 ?* P) A4 O一、新冠病毒EG.5变异株是什么?( J: p# P ^, ~4 R; `) O$ _" u& ]
7 F& |) J1 W* V" Q
EG.5变异株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XBB.1.9.2的一个亚分支,最早于2023年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7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监测中的变异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8月9日,将其调整为“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强化全球对EG.5变异株特征和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目前,全球共有三种列为VOI的新冠病毒株,除EG.5变异株外,还有XBB.1.5变异株和XBB.1.16变异株,三种病毒株均属于XBB变异株系列。! c1 p# N& x# w$ Q
. F& }+ ^$ u# A3 A! x* n" u
二、EG.5变异株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变化?+ {4 i/ Q* d3 x; D! B
4 i5 E% o7 k1 f/ Z* s
EG.5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展现出更强的传播优势。国内外研究显示,EG.5变异株的流行优势主要由于其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既往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对EG.5变异株的中和能力出现降低。
) e: T- ^, y# Z5 ~; q
* s; e* C$ v* D6 n9 N: d 我国监测数据显示,EG.5变异株感染者与其他XBB亚分支感染者的临床分型无明显差异。近期,出现EG.5变异株流行的部分国家(例如美国、日本、韩国等)住院病例数有所增多,但没有因感染EG.5变异株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8月9日评估认为,EG.5变异株显示出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的特点,但未发现其致病力明显变化的证据,也未造成全球公共卫生风险明显增加。基于现有证据,EG.5变异株的全球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低风险。* k9 E1 T; o1 j- D
2 e# U' `4 U& p8 c9 q4 h三、EG.5变异株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如何?. V$ w; t6 n2 {$ O- @: e. g) W5 A+ f
3 a5 F4 g8 p( @/ H6 U 5月以来,EG.5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长。截至8月17日,EG.5变异株已在全球至少52个国家或地区被监测发现。从各大洲流行情况来看,除了非洲上传序列数较少以外,EG.5变异株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占比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 O; O% k; |3 H( w
g Z& ~7 \3 q. P5 @. o$ i四、EG.5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如何?, n3 L. _" M! ]0 O# @
7 }+ {. m$ L) m0 _* v4 Y
我国监测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从4月的0.6%增长至8月的71.6%,目前已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保持此趋势。我国今年4—6月份经历了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的流行,已建立的人群免疫力对同属于奥密克戎XBB亚分支的EG.5变异株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疫情对各地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较小,短期内不会发生规模性疫情。
! Z! @- A, k8 d* m
7 [/ u1 L- `9 v0 Z/ N. L& A; f z3 ~五、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U/ X5 g% @& j9 Z! M* Z" C: M9 `. p3 Y
. ^# m" o1 N% `' c5 l/ E9 z
与预防其他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一样,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规律作息,保持居室整洁,经常开窗通风,科学锻炼身体,保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建议公众,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来源 | 中国疾控动态】
0 ?, u+ T, }, ~
# J& V5 A, d% D/ X5 b3 }* n |
|